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电商精准扶贫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增强梅州市基层党政领导应用电商手段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能力,为梅州市创新脱贫攻坚方式、拓展扶贫新路子提供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12月23日,梅州市在五华电商大厦举办“互联网+扶贫”新模式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由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指导,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五华县人民政府、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承办,五华县中小企业局、五华县扶贫开发局等单位协办。
广东省扶贫办宋宗约副主任,梅州市政府吴泽桐副市长,省扶贫办老区工作处廖纪坤处长、邓培熙调研员,梅州市扶贫局温文青局长、梅州市中小企业局叶超良副局长、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游彦霖会长、余巧芸秘书长、梅州市电子商务协会周汉坤会长等出席开班仪式。培训班现场。
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部署 实现农村经济后发赶超
宋宗约副主任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将其作为新时期扶贫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这次培训班,既是县域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互联网+”浪潮的具体举措,也是提升扶贫系统干部推进电商扶贫能力的有效手段。他勉励在场各位坚守在扶贫一线的干部同志,要将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国家关于脱贫攻坚、实施电商扶贫的决策部署上,统一到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本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具体行动上来。
据了解,广东省去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50亿元,增长55.1%,势头良好。今年1月至10月,梅州市电商成交额为134.3亿元,同比增长67.37 %。全市建有重点产业园区10个,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企业24家,村级电商运营点1000多个。梅州市在电商扶贫领域持续发力,为广东省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添砖加瓦。又悉,五华县2016年完成“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建设103个,1-11月形成在线交易48.32万单、金额4890.62万元,取得“农村淘宝”服务站总量华南第一名和广东省村淘交易额第一、“双11”总GMV广东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大力推动农产品上行,2016年通过农村淘宝、微商上行交易的土特产预计可达70万斤以上。培训班现场。
与会专家探讨精准扶贫新路径
据了解,梅州市十分重视本次培训班,组织了各县区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五华县人民政府、县扶贫局、金融办、中小企业局、科工商务管理局、农业局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当地“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片区负责人和一批有志于发展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种植大户,共同参与培训学习。
培训班邀请5位在精准扶贫与农村电商领域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与学员们探讨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下,电商为农村“造血”的新路径。
与会专家指出,梅州市电商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已奠定良好基础,下一阶段建议落实好电商扶贫“四步走”:一是政府重视落到实处,在当前农村意识观念、发展基础、电商人才等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要靠政府的强力推动,迅速补齐短板,才能为电商扶贫开一道口子。二是品牌扶贫先行,要基于当地的产业结构与资源、文化秉赋做电商,推动农产品走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之路。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训力度,要分层次、分受众、分重点开设电商培训课程,同时,注重返乡青年的引导,将人才、税收、资源留在本地。四是培育本地企业,形成龙头带动效应。
名优特新农产品助力电商脱贫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梅州有相对贫困村共349个,相对贫困户64739户,相对贫困人口182140人,约占全省相对贫困人口的10.3%。这意味着,梅州的精准脱贫成效,将直接影响广东省的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梅州有很多极具潜力的名优特新农产品,比如梅州金柚、客都大米、百香果、富硒特产等等,如果能将其品牌化、规模化,梅州的电商扶贫将大有可为。”与会专家表示,可借鉴甘肃陇南成县、安徽蚌埠怀远以及广东五华潭下镇的成功案例,探索“网店带贫、品牌带贫、就业带贫、平台带贫”的电商脱贫之路,承前启后推进梅州市电商扶贫工作更上新台阶。(通讯员岳云图)